400-861-0841

咨询热线:024-83682306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九游j9《魅力兰花》之魅力人物 兰花是我一辈子的研究和追求——专访中国花卉协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根发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 2024-01-17 | 次浏览

九游j9原标题:《魅力兰花》之魅力人物 兰花是我一辈子的研究和追求——专访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根发  “我们有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取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了国家级的奖励和项目,设立了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花研发与...

  九游j9原标题:《魅力兰花》之魅力人物 兰花是我一辈子的研究和追求——专访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根发

  “我们有了省级重点实验室,取得了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了国家级的奖励和项目,设立了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花研发与推广中心;我们的兰花研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6岁,是个年轻的团队,在2016年广东省农科院100个学科团队评选中,成功入选8个优势科技团队之一。我要感谢这些一路上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和我一起努力工作的团队伙伴,有了他们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和荣耀。”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今后我们会更加努力,为中国的兰花事业添砖加瓦,再立新功!”

  朱根发,49岁,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所长,广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东兰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在“2017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颁奖典礼上,他作为唯一一位“中国观赏园艺2017年度特别荣誉奖”获得者,发表了如上获奖感言。

  25年前,只身闯荡广州,从一个听不懂广东话的外地人,踏实扎根,用青春和努力换来如今的事业与成绩。

  他大学学的是作物遗传育种,离开象牙塔,他在工作岗位上展开对兰花的执著研究,从条件简陋,到斩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7项科技成果奖励,选育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兰花新品种和杂交种101个……兰花成为他生命和事业此生不变、无怨无悔的热爱与追求。

  他是中国兰花走在科技最前沿的代表者,在创新巨变的时代当下,朱根发身上的故事,他所代表的中国兰花科研发展进程,以及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的过去和未来……2017年夏天,随着我们与他的交谈,娓娓道来,慢慢浮现。

  当年南昌起义军与军“双巴岭遭遇战”的胜利,“打土豪、分田地”的红色革命思想火种,在这里播种。在莲花山脚下,绵江河畔的这片革命老区,1968年,朱根发,出生在这里。

  “父亲白手起家,干农活,赚钱修房子,养活儿女。”在朱根发的记忆中,勤劳,大抵就是父亲留给他最深的记忆。

  “小时候喜欢写毛笔字,练过书法,曾经参加乡里的比赛时,还拿过奖!”从横坑小学、壬田中学,到瑞金一中,直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朱根发和很多立志走出家乡山村的孩子一样,唯凭借努力不懈,再遇时事之辅策,才达成愿望,跳龙门,展新颜。

  为什么选择学农,朱根发没说,但生于农,又受父亲勤劳务农的影响,再加之那个年代学农的优惠政策扶持,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成为朱根发大学四年以及后来3年攻读研究生的选择。

  “研究生毕业一直在现在的单位,至今。”朱根发的言谈很平淡,但在这平淡中,却是事业坚守的24个春秋寒暑。

  “1993年研究生毕业到所里工作,第一份工作就是研究兰花。最开始是蝴蝶兰以及国兰中墨兰等等。1995年发表论文《提高墨兰繁殖速度的研究效率》,2002年加入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第一次参加中国兰花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彭州)兰花博览会……”朱根发说。

  在大学,朱根发学的是作物遗传育种,主要搞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是什么原因让他南下广州搞起了兰花?

  “一位大学同学,江西老乡,当年在顺德陈村看见家家户户养兰花,每家每户的阳台上都有黑网(遮阳用的),一个小小阳台所培育的兰花,市场价值可以达百万、千万,当地百姓赚了很多钱!他劝我搞花卉,研究兰花。所以我1993年,刚过完年,就一个人背着行囊,南下广州,找工作。”朱根发回忆着自己的那段青春时光。

  “找了两个单位,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一个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两个单位都要我,而前者搞水稻,后者搞花卉。我选择了后者,如此搞起了兰花。”

  “在当时的广东,花卉虽然发展比较早,但在花卉研究的投入上还很不足。我刚到所里时,仅仅只有几个做组培的超净工作台,2个天平,其它条件都不具备,很多实验都没条件无法开展。”朱根发感慨:“我在读研究生时的那些实验,这里大多都不能做!所以,一开始我们就从做种苗繁殖开始,做蝴蝶兰的种苗繁殖。”朱根发继续说:“1993年,为了让蝴蝶兰反季节开花,我们到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旁,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修建基地,栽培蝴蝶兰。八九月份将蝴蝶兰搬到山上基地,度夏、催花,到来年春节就能让蝴蝶兰开花(蝴蝶兰正常花期是在3—5月)。可以说,我们是国内最早搞蝴蝶兰盆花的单位,到1995年,我们的这套蝴蝶兰反季节催花技术就已基本成熟,第一次将蝴蝶兰从繁殖到开花的体系建立起来。”

  “九十年代初时,我们繁育的蝴蝶兰大多以白花为主,品种单一,色彩也不受国内大众喜爱。1993年、1994年我们每年培养出5000盆,当时市场价30元/株,价格虽然不低,但销售量却不大,主要还是停留在研究上。当时洋兰市场好不,不如国兰市场。而当时广州的墨兰价格又很高昂,买不起!我们只能做一些墨兰的生理研究。所以,在国兰方面的研究,当时并没有深入。”朱根发说到这,显得有点遗憾。

  初到广东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的朱根发,被分配在新技术研究室。而第二年,也就是1994年他就担任了研究室负责人。

  “当时25岁,是机遇也是挑战,前路没人带领了,只能全靠自己。”作为研究室的负责人,朱根发除了学术研究还要思考研究室的出路和经济发展等诸多现实问题。

  “1994年下半年,广州开始流行观叶植物,我们引进了室内观叶植物白掌类的‘绿巨人’,当时市场价一百多元一盆,一棵组培苗最贵买到了15元/苗,比兰花还贵,利润非常高!”找到方向的朱根发,带领团队在不放弃兰花研究的同时,转而又在观叶植物的组培繁育上,寻找突破。

  “观叶植物组培,让我们研究室成为所里经济效益最好的部门。1999年我们还取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是广东第一个花卉领域的省级奖,项目就是《天南星科观赏植物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说到这些,朱根发显得很欣慰,也很自豪!

  他说:“在观叶植物领域,我曾发表过很多种苗组培繁殖方面的论文,后来发展的品种大多是在我们研究的基础上搞起来的。”而虽如此,朱根发那颗“兰花初心”并没忘记。

  1998年,始终没有放下兰花研究的朱根发,再一次将工作重心放到了兰花上。

  新技术研究室、栽培研究室、兰花研究中心、……朱根发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实习研究员到研究室负责人,到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直至研究所党总支部书记、现在的所长、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卉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朱根发付出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但兰花却是他长久以来的守望。

  “最艰难的时期,应该是当年建高山基地,搞花期调控的那段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建设的基地,由于中途中断,被其他单位占用。我们在2001年又重新开发建立了一个高山基地,在肇庆市广宁县葵垌林场,海拔700多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在广州市天河区,距离基地约200公里。朱根发回忆说:“当时很辛苦!交通很不方便,从单位到基地要3个半小时的车程,早上去下午才能到。基地占地20亩,当年正在修路,修路都修了好几年。记得有一次,我们的车从山上装运已经催好花的蝴蝶兰回市区。下山时,因为车陷进了泥地不能自拔,找人推了四次车!是下午出发的,而最后一次找人推车,都已经是凌晨两点左右,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我和司机两人走了一、两里山路,才找到一个工程队,请求他们用推土机将我们的车从泥地里推出来……”

  当年朱根发已经是研究室主任,现在回想这些,他说:“很艰苦!做了很多开拓性的工作,都得靠自己去探索。”

  科研上,如果说九十年代初时的蝴蝶兰组培快繁技术,有前人基础上的继续研究,那后来的观叶植物组培快繁和二十一世纪后的蝴蝶兰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和成绩,则是依靠朱根发自己,以及他与团队成员们的共同努力而来。

  “1998年以后,我们研究室工作重点又重回蝴蝶兰。因为当时的蝴蝶兰市场已经在逐渐繁荣,市场中已经有台商带来的很多新品种,所以我们又开始做蝴蝶兰的组培快繁,繁育种苗,走向市场。”作为研究室负责人,朱根发不仅仅是要带领团队搞科研,还要负责市场开拓。他说:“市场要靠自己去开拓,最开始,我们的培育的新品种也不好推广,后来我们跟着市场走,繁殖台湾人带来的热销品种九游j9,跟着台湾人做,繁殖出来的种苗,供不应求,在国内市场打开了局面。

  而对于国兰,朱根发坦言:“国兰方面的研究,从刚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做,也在不断地招研究生加入到研究队伍,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组培、栽培技术、花期调控等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国兰相较于洋兰的研究,其复杂程度难度更大,时间周期更长。目前,我们在国兰方面的成果还在积累。”

  “从育种的角度来看,国兰的繁殖问题是个大问题。目前主要技术瓶颈是组培技术的限制,繁殖技术没过关,繁殖比较慢。”朱根发说。

  “包括如广东墨兰中的四大家兰:金嘴、企黑、白墨、银边,虽然它们已经具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市场规模和数量并不是太大。这主要还是种苗繁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这些年来国兰市场风起云涌,但这几十年来所培育出来的好繁殖的品种数量,还是太少!包括四川的春剑、云南的莲瓣兰以及时下较为热门的蕙兰,易繁殖的优秀品种的数量都不多。”

  朱根发恳切地说:“要想国兰走进千家万户,必须要解决品种和繁殖的问题。品种很好,但繁育不解决,就不适合走产业化,没有一定的量,就走不进千家万户!”

  作为当下国内在兰花科研方面走在最前沿为数不多的单位之一,朱根发对国兰产业的现状,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说:“国兰的组培技术,有的机构已经做了20多年。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也有一些品种可能已有突破,但一些新的品种,且是大部分品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包括我们在内,大家都在寻找和培育容易快速繁殖的品种。”

  “国兰和大花蕙兰是一个属,但它们的繁殖途径不一样。大花蕙兰是原球茎途径,可以很快就能繁殖,而国兰是根状茎途径,繁殖慢,且成苗率低,成长周期长。所以现在在通过多种途径,包括杂交育种的途径,寻找突破。”据朱根发介绍:“台湾人在福建所做的杂交苗,我了解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有的已经做到了两三代的杂交苗,部分已经可以大量生产。”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朱根发有很多想说的话。

  “利用国兰的香味和广东墨兰容易种植、易栽培的性状,与大花蕙兰杂交。我们所做的这一类杂交,这是与国兰间的杂交又不一样的杂交,它是界于大花蕙兰与墨兰中间的类型,偏向于大花蕙兰,目前发展很快,广东的翁源种植了数千亩。国内包括福建、山东、四川和云南,也有很多单位或机构在做此类工作。”

  朱根发接着说“韩国、日本在杂交兰领域领先并不多。但国兰组培,国兰之间的杂交,台湾则比我们领先10—20年。但从基因的角度,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则是这一领域的领先者。”朱根发和他的团队,纵观全局,将眼光和着力点,放在了更深,更远的所在。

  一直心系兰花,且一直跟着市场走的朱根发,对国内兰花市场长期以来既是领跑者,也是参与者,他对当下市场的需求,了若指掌。

  “国兰,相交于蝴蝶兰或大花蕙兰等花卉产业的优势,在于文化,在于中国源远流长的国兰文化。这些年来九游j9,国外市场对国兰的需求日益增长,但由于数量的限制,我们国兰的出口量并不多。本世纪初时,国兰出口韩国,效果曾经不错,但随着这些年韩国经济以及地缘政治的影响,当下国兰主要还是内销,如北方城市的山东、北京等地,这些城市对国兰的需求呈稳步增长趋势。”

  而“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解控制每个性状的基因及其功能后,未来选育一个新品种,不再需要种出一大片兰花来选择,而是通过基因筛选就可以遴选出优秀品质的新品种。”朱根发估计“在未来二三十年后,基因编辑、定向培育等新技术将走出实验室,在包括国兰在内的花卉领域暂露头角。”

  “兰花是我一辈子的研究和追求。”这是朱根发此生与兰花不变的情怀,而向往未来,作为兰花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实现心中的愿望,实现人生最美好的“中国梦”,朱根发的脚步仍在向前迈进。

  朱根发,作为家中八兄妹唯一一个“跃龙门”的兄弟,他是幸运的。而这份幸运背后,其实还包含着种种的历练、责任与担当。

  朱根发说自己是个容易“内急”的人,有事了只是放在心里急。而对过去的这些年,他平静地总结道:“我的运气还算可以,1993年到单位,第二年就担任了研究室负责人,1996年担任了研究副主任,1998年担任主任,2003年担任副所长,做了12年副所长,2015年担任党总支书记、,现在担任所长。”朱根发笑说自己经验丰富,什么职务都干过九游j9。

  而这24年的职业生涯里,朱根发所取得的成绩,正如在“2017年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颁奖典礼上,评委组给予他的评语一样:“朱根发研究员主持培育了自主产权兰花新品种53个,研发的蝴蝶兰栽培技术连续4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破冰中国热带兰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服务远东国兰等多家企业,助力远东国兰上市,成就中国兰花第一股;演绎科技兴花教科书式案例,为热带兰花的国产化和国兰的产业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我参加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时,协会理事会员只有100多人,而现在已经发展到上千人。理事队伍的扩大,说明兰友们对兰花协会的认可。”作为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朱根发,从2002年参加协会工作,至今已经参与了15届“中国兰花博览会”的筹办和组织工作,用另一种方式见证着中国兰花的发展历程。

  “一直以来,中国兰花博览会的办会历程就没有停歇过,而且这些年来,参与竞办的城市也越来越多。”朱根发介绍:“中国兰花博览会,目前已经排到了2021年,2018年在广东韶关翁源县,2019年在贵州黔东南州,2020年在贵州毕节。而2021年,目前已经有湖北襄阳和云南傈僳族自治县正式提出了申请。中国兰花博览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说起协会的具体工作,朱根发自豪地说:“在中国花卉界,我们兰花很受认可,影响大!在中国花卉协会对下属14个分支机构的考核中,我们兰花分会名列前三名” 。

  “香、清、正、雅、静、和”,是我们协会这几年凝练和一直倡导的国兰精神,这也是国兰相较于其它花卉的特色所在。而现在的国兰市场,商品市场和精品市场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前者,虽然这些年花卉产业历经调整,而国兰商品化市场却一直呈增长态势。但精品兰花市场这些年里一直找不到大的突破。”经常深入在基层兰友中间的朱根发坦言:“限制精品兰花市场发展的因素,一是新品种发掘和科技苗的冲击,二就是市场诚信建设缺失,让很多爱兰人望而却步,这就让市场失去了活水之源。”

  主要从事兰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组培快繁与栽培技术研究的朱根发,身为兰花科技工作者,他坚定的认为:“真正的原生精品兰花,因其繁殖慢,应该有自己的市场。现在市场的相对清淡,只是发展的一个过程,市场需用新亮点、新品种来带动。协会等机构团体应该多做普及推广工作,多宣传,多做一些展览、展示、展销活动,扩大爱兰养兰队伍,同时还要大力宣扬诚信等正能量,规范市场。”作为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秘书长,朱根发责任在肩,言辞恳切。

  “明年中国兰花博览会的主题是‘兰乡情,产业梦’,我们将以科技和产业为主题,推动兰花产业化发展。”

  “科技进步对兰花市场影响巨大,随着定向育种等新技术的突破,未来国兰产业将有大发展,其市场和产业规模都将大大超过蝴蝶兰产业。随着未来中国的复兴和崛起,作为中国文化最具代表的花卉载体,国兰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全球人士认知和喜爱。”

  同事们说他“严肃”,夫人说他是“工作狂”。谦虚平静的外表下,他说自己有一颗“急切”的心。

  “遗憾有些研究工作没能太深入,在团队建设和对年青人的培养等方面,做的还不够。”

  “身为所长,不但有考虑兰花科研,还要考虑整个所的发展,平衡各方面关系。身为协会秘书长,不仅要思考兰协如何发展,理顺各种关系,还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办好协会各项工作”。

  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市重大科研项目60余项,获得科技成果奖励2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2),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1)、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4项;选育具自主知识产权兰花新品种101个,其中68个通过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33个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件,主持制定国家农业行业标准1项《蝴蝶兰新品种DUS测试指南》,发表科技论文230多篇,出版著作17部,培养毕业研究生18名。

  朱根发,数十年只坚持一份事业,耕耘至今。数十年专研兰花,成绩斐然。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则是他最朴实的人生践行。

  2017年还有最后一期杂志已出刊,新客户可以和2018年一起订阅哦~优惠价150元!!